•   |  加入收藏
  •     15877333322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富平“柿树封侯 柿叶临书”的由来
日期:2025-03-23

中国柿乡陕西省富平马家坡村有一棵1200年树龄的“柿寿星”成为当地一景。千年“柿寿星” 昂首云天,巍峨挺拔,树冠相叠,枝柯交错。民间有传闻说,马家坡村是唐顺宗的陵寝,在当年修建丰陵时,此树就存在,其位于丰陵园的西门,被称为唐王陵前神仙伞。

唐王陵上神仙命,千年古槐问老四。
皇上亲封凌霜侯,柿叶临书白占留。 这诗宛若一首七言律的歌谣,由来已久,流传广泛。歌谣的第一、二句在《富平县志·文物志》中可以找到。说是该县曹村镇金瓮山唐朝皇帝陵上有一棵千年古柿树,相传当年修唐陵时,就有了这棵大柿树。说起它老,人们说:“千年古槐还问老四(柿)呢。”就是说槐树寿命长,还长不过柿树。所以说超过千年的槐树、柿树均属活文物。
歌谣的第三、四句说来话长。话说元朝末年,钟离县(今安徽凤阳)有一位生长在贫苦农家的小孩,名叫朱兴宗。他哥哥已经成家,和父亲一样辛苦务农。他因从小聪明伶利,所以父亲对他寄予厚望,特别借钱送他到私塾读书。父亲常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庄稼人永远出不了头。我和你哥哥再辛苦都行,只要你书读得好,将来做官出人头地,我们就值得了。” 谁知天不遂人愿,书读了半年,先是天大旱,之后是蝗灾,接着又是瘟疫,夺走了他父母和兄嫂的性命。孤苦伶仃的朱兴宗一筹莫展,靠邻居刘老爷的帮助,勉强把家人草草安葬后,便成为孤儿,只好四处找野菜充饥,瘦的皮包骨头。刘老爷虽然同情,但也爱莫能助,就领着他到钟离县最大的皇觉寺找高彬法师,述说了朱家的不幸遭遇。
“柿叶临书”的故事,在清初陈溟子七十七岁时出版的《花镜》一书中说,“古云柿子有七绝”,第七:“落叶肥厚,可以临书”。但这“可以临书”又说的是何人留下的佳话呢?据唐书《郑虞传》说,郑虞是唐朝一位善画山水,又喜欢写字的文人,年轻时家贫,买不起纸,就借伟慈恩寺,天天用在那里储藏了几屋子的柿叶写字。最后每片柿叶上都写满了字,这就是“落叶肥厚,可以临书”的由来。至于染着秋霜,映着阳光,被人比作“红锦”的艳红柿叶,也常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