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彬彬瞄准柿子产业做文章,创立了陕西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富平柿饼厂家直销,下滑网页至网站底部,联系我们。
这是一个烙满红色印记的地方:爱国将领胡景翼在此义结“刀客”、策反新军,为陕西策应辛亥革命的武装起义打下了基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从这里走出,踏上了革命道路,“奋斗一生,快乐一生”;共和国元帅贺龙在这里率八路军120师誓师东征,标志着我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迈出重要一步。
这是一个荣誉绵延赓续的地方:闻名全国的“柿子之乡”“奶山羊之乡”“中国羊乳之都”“早中熟苹果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都是它的誉称;这里还是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试点县及国家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等中省改革试点区。
这是一个需要数字注解的地方:短短5年时间,新修公路里程345公里,新增城市道路照明里程35公里,群众出行更加方便;12个公园广场镶嵌在城市的角角落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8平方米,人居环境大为改善;20所学校和4所医院拔地而起,上学难、看病难问题迎刃而解。
荆塬不语瞩目望,桥山会意展笑颜。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富平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着“把经济社会发展好,把和谐稳定的局面维护好,把习仲勋革命精神传承好,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好”的铮铮誓言,用他们的担当、智慧和汗水,在这片浸润着先烈鲜血的土地上,创造出让人叹服的业绩,向82万老区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城市变迁:天天在生长,天天在变靓
【时代之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富平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着力点在哪里?
【富平答卷】熟悉的人都知道,曾经的富平县城是什么样——数不清的断头路,点不亮的照明灯,进不去的城中村,厘不清的管理权……
“发展的欠账单必须销号。”
富平县委、县政府把这个突破口、着力点定位在“民生”上,即以城市建设为总抓手,下势破解发展难题,补齐民生短板,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从2014年开始,富平城市建设迈入快车道,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陆续铺开。2016年,无疑是富平城建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一年。这一年,县上确立了“围绕一个中心(县城建设),突出两项重点(市政工程、民生工程),严管三个市场(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有形市场),实施四化工程(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的工作思路。
据此,富平找到了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密码——构筑“五纵五横一绿环”的基本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从2016年开始,富平先后实施了人民路南延等21条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提升改造了莲湖大街等5条老旧街路,县城道路里程达到69公里,绝大部分“断头路”得以彻底打通,城市环线实现闭合。
在三天的采访中,记者惊讶地看到,万科、绿地、碧桂园、龙记等许多国内知名的大型地产开发商悄然进驻富平,多个项目紧张建设;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等城市公共设施和学校、医院、道路等基础设施都在加快推进。这些项目建成投用后,富平县城的城市功能将更趋完善。难怪同行的富平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如是说:“做个富平人真的很幸福!”
眼下仅县城开工建设的项目就达69处,到处都是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恰似一个大工地。富平正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
随着一个个城建项目的实施,富平县城也在一天天生长、一天天变靓。据介绍,目前县城的建成面积达20.5平方公里,比2005年几乎扩大了一倍。
“三月一小变,半年一大变,一年换新颜。”
这是许多富平人共同的感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部门工作人员陪同省上媒体采访城市建设时,有个点位愣是三次都没有找到,最后不得不求助导航。
资料显示,目前县城道路照明里程达84公里,亮灯率达到了99%以上;绿化覆盖面积达79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8.6%,绿地率达33.8%。他们还按照“道路见本色,路面无杂物,有风不起尘”的原则,全面提升主干道路清扫保洁、洒水降尘能力,实行三结合、三保障的清扫保洁模式,全面加强背街小巷的精细化管理,加快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美丽富平建设管理水平。
记者在富平县便民服务中心对面的一条背街小巷进行了实地踏访,体验了一把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成效。目视范围内,连一个烟头都找不到,更不要说其他有形垃圾。所到之处,就像刚刚清扫过一样干净整洁、一尘不染。擦身而过的市民刘女士说:“这就是我们的‘新常态’。”
【人民评说】家住富平县城欣园小区的李先生每天早上就到位于家门口的怀德公园锻炼身体,这个习惯坚持了好几年。
“你瞧!这满眼的翠绿,这幽香的花草,这清静的环境,哪天不来‘打卡’,就像有件事没干一样,心里直发慌。这些年,我们县城建成了不少公园广场,但我独爱‘怀德’。有时朋友来了,也相约在这里,就像在我家的‘会客厅’一样。”李先生说。
没错,几乎所有居住在富平县城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会客厅”。不论住在哪个方位的群众,出门几分钟都能到达距家最近的公园、学校、医院,这是多么强烈的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
说到民生,交通不得不提。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到2536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204.2公里/百平方公里。今年,富耀红色旅游公路、庄淡公路续建项目等全面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
同行的记者小刘是个地道的富平人,她深有感触地说:“过去从老家觅子村到县城,短短20公里路程至少得半个钟头,路上颠得人直想吐。新路双向六车道,一马平川,10分钟足够了。景美了、路平了,一到周末就想带着孩子回富平。我们往往是先在石川河滨河公园玩上半天,再沿着新修的公路体验一把乡村游,心里只有一个字,美!”
两河诉说:昔日“龙须沟”,如今“小江南”
【时代之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全新的价值理念,对于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两山”理论在富平如何落地生根、付诸实践?
【富平答卷】富平有两条河,一条叫石川河,位于城南;一条叫温泉河,位于城北。长期以来,石川河和温泉河就像母亲的两条臂弯一样,温情地呵护着这里的人民,滋养着这片丰腴的土地。
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后,因上游蓄水影响,长期断流,“两河”自然生态遭到破坏,恶劣的环境几乎成了当地人的噩梦。治理“两河”、恢复生态,成为富平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期盼。
时光转到2014年,“两河”迎来了新生的契机。
这一年,市委常委郭志英履职富平县委书记。县委、县政府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决定将石川河和温泉河治理纳入富平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重要的生态文明工程来抓。
2017年,石川河治理迈上实质步伐,规划中的景观工程、“百花溪谷”饮食广场等项目陆续建成,城区段蓄水成湖,城市多了一份灵气,也多了一处景观。碧水映蓝天、鱼鸟两相悦,石川河生态公园从此成了富平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踏着初冬午后煦暖的阳光,漫步在温泉河湿地公园,但见水流潺潺、芳草如茵,蜿蜒的河水如同一条飘逸的绿丝带环绕在富平县城北部,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浪漫巨变。当初,面对城区段4000米长、3200多亩湿地,设计师在温泉河的治理上突出一个“绿”字,规划了7个功能区及配套设施。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开放,二期项目初步建成,明年“五一”前将全部开放。
“石川河、温泉河治理,是一项重大的生态、民生工程,是富平生态修复的一次生动成功的实践,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地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民生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作为项目总指挥的县长张海乾,对“两河”治理有着清醒的认识。
据此,县上要求各相关部门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立足本职,发挥职能,通力合作,加强配合,严格按照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要求和标准,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会战中,所有县级领导分工包联,以“目标倒逼任务,时间倒逼进度,督查倒逼落实”,全力推进建设进度。全县200多名干部和工程人员一起“战晴天、斗雨天、抢白天、赶夜晚”,但大家毫无怨言,心里都憋着一股劲:让“两河”治理工程早日竣工,让家园更美更靓更宜居。
湖光塔影两相映,鱼翔浅底自成趣。如今,建成开放的温泉河湿地公园和石川河生态公园,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着大量的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观光,俨然成了富平人的“后花园”,成了铺陈在秦东大地上的“江南美景”。然而,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垃圾成山、杂草丛生、臭气熏天,被人戏称为“龙须沟”?
从“沟”到“园”,从“掩面而过”到“备受追捧”,这华丽转身间,浸透着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
【人民评说】崖沙燕飞来了,在石川河畔栖身安家;白鹭鸶飞来了,在温泉河畔繁衍生息。
孙喜贵是富平县的一名资深摄影师,喜欢拍摄自然风光。这两年,他用镜头捕捉最多的是“两河”频繁出现的各类水鸟。他高兴地说:“‘两河’越来越美了,美景怎么也拍不够。我要给咱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点个大大的赞!”
富平生态修复的实践始于“两河”,但并没有止于“两河”,北部桥山一带的脱“白”转“绿”同样值得称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桥山石灰石资源丰富,沿山一带群众素有土法生产白灰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县共有大小土法白灰窑300多个,石渣场60多家。“灰”产业在生产着GDP的同时,也使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白灰窑挣钱,但污染真大,那些年村子上空整天黄烟滚滚、粉尘弥漫,家家户户大白天都是门窗紧闭。”美原镇鸿雁村的王英世对此深有感触。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2014年,富平县出台《土法石灰窑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全面关闭白灰窑。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全县共有30余名“灰老板”主动放弃石灰开采,把目光转向发展花椒、柿子等绿色产业上。
王英世便于2015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富平泽峰农业有限公司,在鸿雁村两次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优质花椒树,实现成功转型。
“在脱‘白’转‘绿’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县委、县政府,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决心和意志,更多的是为民情怀和担当,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配合,快速转型。”他说。
作为一名普通群众,没有脱胎换骨的蜕变,就不可能有这种透彻明了的认识和觉悟。
乡村振兴:“特”字上用力,“美”字上着色
【时代之问】“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面对这个伟大的时代命题,富平是如何破解的?
【富平答卷】“上下同欲者胜。”这几年,富平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干柿业、发羊财”,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创造了“红”与“白”的惊鸿之作。
“琼锅糖、甜瓜、九眼莲……”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富平共斩获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渭南绝无仅有,在全省乃至全国也不多见。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这些地域色彩浓郁的农产品为富平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此,富平县优中选优,筛选出柿子、奶山羊“一红一白”两个主导产业,在全县掀起了“干柿业、发羊财”的热潮。
作为闻名世界的柿子优生区,近年来,富平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尖柿产业健康发展。
为了给传统产业注入现代基因,他们引进拥有6大核心技术的永辉现代智能化柿饼加工生产线,年加工柿饼3000吨,市场认可度高得出乎意料。这些柿饼无法满足遍布全国1000多家永辉超市的需求,年年出现加工销售双断档的局面。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
“柿成”酒、“叁陆”酒、“富平红”、“柿房酒”、柿子冰酒、柿子白兰地、柿子醋饮……如今,富四方、大福合作社、蓝溪云集、渭鸿金果等企业生产的系列产品也先后上市,成为市场新宠。
与此同时,新型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共发展柿子龙头企业6家,柿子合作社104家,认定职业柿子农民53人,取得SC认证的柿饼加工企业达35家,建成冷库储存能力100万吨。
2018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发布会发布富平柿饼的品牌价值达32亿元,“中国柿子之乡”这张名片越来越靓。截至目前,富平县建有柿子基地35万亩,年产鲜柿20万吨,加工柿饼5万吨,年产值32亿元。
看完“红”,再来看“白”。
得益于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富平群众素有养殖奶山羊的传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县上因势利导,将奶山羊产业牢牢抓在手里,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让群众大发“羊财”。目前,富平全县已建成机械化挤奶站168个、规模养殖场区460个,先后建成红星美羚等乳品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乳制品能力超过10万吨,奶山羊的存栏量、产奶量和加工量均居全国之最,被命名为“中国羊乳之都”,“富平羊奶粉”,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
2018年,富平奶山羊存栏达65万只,年产羊乳16.5万吨,加工乳制品3万吨,奶山羊产业链实现产值40亿元,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羊乳生产基地。这一年,富平也如愿以偿,被国际山羊协会授予“世界奶山羊产业发展示范区”。
【人民评说】王庄是富平县庄里试验区一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村委会门口“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牌子格外显眼,小广场上各种运动器材一应俱全,村道宽阔笔直、干净整洁,两旁栽植的景观树郁郁葱葱,煞是好看。
村子美了,产业也没拉下。据村监委会主任张明杰介绍,王庄这几年在县镇两级的支持下,发展柿子2000亩,年产鲜柿900万斤、产值近4000万元。
作为印证,记者看到矗立在村道两旁、房前屋后的晾晒大棚内,一架架精心加工的柿饼正在蒸发着水分,静待着霜。40天后,时间这个最诡异、最精彩的魔术师将在这里奉献给大家一种人间美味。
村民邓瑞聪的几个孩子都在外工作,和老伴经营着30多亩柿子园,去年仅柿饼一项,他们老两口就获得了10多万元的收益。今年,除卖掉了一少部分鲜柿外,她把其余的柿子都加工成了柿饼。每天在晾晒棚里忙碌,悉心照顾着这一个个“致富果”,成了这段时间邓瑞聪最重要的事。
“这几年种柿子效益不错,多亏了公家。扶持政策一个接一个,加工企业引进了那么多,宣传力度也很大。这不,最近中央电视台还有我们的柿子广告哩!这么说吧,我们老两口在家不比娃们在外挣得少。”说这话的时候,邓瑞聪挂着满脸惬意的笑容。
富平好多人都瞄准柿子产业做文章,杨家村的乔彬彬就是其中一位。这个80后带着多年打拼的积蓄返乡创业,创立了陕西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起步阶段资金捉襟见肘,他的信心也一点点被蚕食。关键时候,富平县相关部门给他送来了优惠政策,帮他申请创业贷款,让“新农人”渐渐走上了正轨。
“‘扶上马、送一程’已属不易,‘扶上马、陪着走’更显可贵!土地流转、冷库建设、生产线上马……我们发展的每一步,都能看到党委、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服务的身影。回乡创业,我的选择没有错!”乔彬彬由衷地说。
宣战贫困:一个都不少,同步奔小康
【时代之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中,富平如何通过创新性做法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富平答卷】“对象识别‘实’,工作措施‘实’,脱贫效果‘实’。”县委副书记杜占全给富平脱贫攻坚战总结了这样三个特点。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为此,脱贫攻坚战刚一打响,富平就抽调千余名干部,利用三个月时间,跑遍全县的沟沟坎坎、角角落落,依据“九个条件”,落实精准要义,通过前期的大摸底、大调研,共确定贫困村82个、贫困群众12404户39673人。
困有千种因,贫有百样根。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重在找对路子、开好方子。富平的回答铿锵有力———“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志扶智、激发动力,产业支撑、政策兜底,众志成城、如期脱贫”。这每句话,都是一篇大文章,都饱含着笔墨无法呈现的精彩和艰辛。
一户一策一“菜单”。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富平创造性地实施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和小产业帮扶“两个全覆盖”工程,扶心扶志提底气。围绕“干柿业、发羊财”,强力推进以柿子、奶山羊为主导,以中药材、设施农业等其他产业为辅助的“2+N”扶贫模式。同时,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采取产业、就业、公益岗位、易地搬迁、集体经济、技术辅导等各类举措,做好因户施策,达到精准脱贫。
经过3年的奋战,随着扶贫政策的落地见效,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根本性改观。截至目前,全县82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深度贫困村赵老峪出列,脱贫10931户37143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42%。1153户搬迁群众入住新居,268个行政村185个有了村集体经济,4767户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实现脱贫,全县贫困村卫生室门诊报销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段适龄学生无一人辍学。
今年5月,富平顺利实现了贫困县“摘帽”,兑现了如期脱贫的诺言!
脱贫摘帽后,富平县没有减弱工作力度,而是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他们积极贯彻中省部署,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全县开展“三比一提升”行动,形成“比成绩晒亮点,补短板强弱项,改作风聚合力”的良好局面,促进工作、责任、政策“三落实”,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
一尘一土筑高台,百水千滴汇成海。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富平县众志成城的鏖战力量正汇聚成海,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誓言,变成坚硬而有质感的现实,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人民评说】厚植产业基础,深耕苏陕合作,培育“爱心”超市……富平脱贫攻坚有许多亮点,但“两个全覆盖”无疑是光泽最亮的那一点。
2017年初,郭志英在调研中发现,贫困群众普遍存在“居住环境差、产业发展弱、内生动力缺”的问题。他给自己包联的几户贫困户修缮了房屋,选择适合各户情况的小产业进行帮扶。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脱贫致富的劲头倍增。
摒弃“大水漫灌”,推崇“精准滴灌”。这一做法为全县脱贫攻坚开出了良方。随即县委研究决定,在全县全面实施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和小产业帮扶“两个全覆盖”工程。
杜村镇新庄村张会芳的故事就是个鲜活的例证。
由于丈夫常年生病,张会芳一家日子过得很凄苦,家里仅有三间陈旧的平房,一下雨院子里全是泥,出门要踩着砖头走。翻新房子一直是她的梦想,但苦于没有钱,这个梦就只是“梦”而已。2017年,张会芳的梦终于圆了,政府不仅给她家修缮了房子、硬化了院子,还盖羊圈、送奶羊。住房环境好了、日子有奔头了,心情自然爽了,这个农家妇女脸上也露出久违的笑容。
这笑容是重拾生活信心后的真情流露,是对党和政府脱贫攻坚战略这项浩大惠民工程的由衷赞许。
脸上洋溢着笑容的还有东华街道何仙村的王六一。
2006年因一场意外,王六一重伤瘫痪。为给他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6万元的外债,生活陷入窘境。受益于“两个全覆盖”,王六一家破旧的房屋得到修葺,他本人也通过各方扶持和自己的“十字绣”手艺摆脱贫困,成了当地响当当的“脱贫之星”。
“政府帮咱脱了贫,咱当然不能躺在政策的‘温床’上睡大觉。张海迪都在轮椅上书写人生,我为什么不能靠双手打拼一番?”王六一说。
王六一的话胜过任何溢美之词!
项目作证:用心思包装,下功夫实施
【时代之问】“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富平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实践经验和可复制的样板?
【富平答卷】数字是枯燥的,数字却最有力量、最有说服力。到2018年底,富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86.19亿元,工业经济占全县GDP的份额达到33.1%,是第一产业农业的1.44倍,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大县的形象。今年招商引资突破10亿元,29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
“富平之所以在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上取得长足的发展,其中关键一招是‘包装’。”
分管项目建设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景军荣告诉记者,近年来,富平县每年要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聘请全国顶级团队包装策划项目,利用丝博会、农高会和各种形式的招商平台,推介富平、招商引资。连续五年,每年全力实施“双十”工程(十大民生项目、十大经济项目),发挥了项目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今,富平包装策划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达328个,成功引进了北新建材、神华热电、韦加无人机、格拉默座椅等一大批民生类、经济类项目,直接引资达438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富阎一体化为目标的富平高新产业园区,先后有50余家企业签约落户,19个项目投产运营,园区迈入了功能提升、产业发展的新阶段。作为省政府重点扶持、第一批低碳经济试点园区的庄里试验区,三年间入驻企业45户、达产36户,形成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精细化工三大产业集群,成为富平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引擎、增长极。
星罗棋布的项目在这里落地、建设、推进,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还要有一流的环境作保障。
早在2015年,富平县就开始了行政审批事项改革,经过三年的推进和完善,目前全县80%的行政审批事项初步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同时,下放审批权限、推进“多规合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八个一”服务模式,有效地推动了行政审批工作“大提速”,走在了全省前列。2018年4月,富平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被授予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权限。
【人民评说】轩文实业是一家以生产钢构管材为主的民营企业,位于庄里试验区,总投资1.5亿元,占地130亩,在富平众多落地项目中并不起眼。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小”字辈企业,从开工建设到建成营运,用了仅仅半年多时间,创造了让人津津乐道的“富平速度”。
“快有快的道理。试验区的工业用地早就规划好了,‘四通一平’等基础性的工作也已完成,企业入驻后只需进行简单的地表清理就能施工。闹心事我们没有,有的只是对富平县、对庄里试验区的感激之情。”轩文实业副总经理田海军这样评价富平的营商环境。
给富平点赞的还有神华电力。作为著名央企国家能源集团“十二五”期间在我省布点的第一个县城热电联产项目,其旗下的神华电力富平电厂2014年12月正式落地,2015年8月破土动工,2018年7月和8月,一、二号机组相继投产运营。
三年一个电厂,富平演绎的依然是一个速度的神话。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尊商、重商、爱商’情结。建设期间,书记、县长来过多少次都记不清,为我们解决了配套设施、道路硬化等许多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区人民对央企有着一种特殊感情,我们当然也得倾情回报,为其他入驻企业和周边区域奉献稳定、优质、低廉的电力资源,最大限度吸纳附近居民来电厂工作,尽好一个国企的社会责任。”
神华电力工会主席郭补青的一席话发自肺腑,真切、感人!
自然生态的逐步修复、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为富平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今的富平新型工业初具规模,中航工业、中国建材、中冶集团、中农集团等一大批央企省企入驻建设,形成了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特色轻工等五大产业集群。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
波光粼粼、芳草萋萋的石川河生态公园里游人如织、笑声萦耳。
随处可见的街头广场、绿地景观整洁如新、不见纤尘,让人不由得放慢脚步,细细品味。
北新建材陕西公司副总经理惠东鹏憧憬着他的二三期规划,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红星美羚乳业的总经理王宝印这段时间也干了件大事,作为西部最大的羊乳制品加工企业,他的公司已经退出三板市场,有望近期在A股主板上市。
县委常委、庄里试验区党委书记王永丽得空又去了一趟西上官村贫困户张永安家。为给张永安治好皮肤病,王永丽可没少操心。
采访结束了,但这些画面、场景、人物,这林林总总、桩桩件件,几天来一直浮现在记者眼前,挥之不去、萦绕心头。
民生改善、生态修复、乡村振兴、脱贫摘帽、项目拉动,撞击心田的远不止这些。
——党的建设迈上新高度,创出了用“红色驿站”凝聚非公党建正能量的富平经验。
——平安建设持续发力,扫黑除恶坚持深挖细查、打财断血,打掉一批恶势力犯罪团伙,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精神文明建设更上层楼,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
……
是什么创造了这一切?是什么给了富平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那种激情和劲头?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追赶超越是习总书记对陕西发展的科学定位和殷切期望。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追赶超越作为全县工作的主题主线,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县域综合排名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
“加快发展、追赶超越”,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最好的钥匙。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唯有奋斗才能创造出无愧时代的业绩。
市委常委、县委书记郭志英给出了答案。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富平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用他们的行动,给这句千古名言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渭南日报 记者 陈治中 刘雪妮 通讯员 王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