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平县杨家村新农人柿子产业园及加工基地(图)
央广网北京7月2日消息(记者邢斯嘉 温超 李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陕西省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将科学治水、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今年62岁的魏美玲生长在陕西省富平县城南的石川河畔。
魏美玲:现在“两河”经过治理,空气好也好得很,心情舒服。
环境好、卫生恢复河流的自然流动,更能达到促进产业发展的“奇效”。37岁的乔彬彬是当地柿子产业发展的代表。
乔彬彬:有了我们这个产业,有了水土保持,所以年轻人就陆陆续续回来了。原来我小时候这座山都是坡地,现在通过“坡改梯”之后,核心的作用是经济效益比较好,原来一亩就一两千块钱的收入,现在一亩地收入能达到2万块钱。
“坡改梯”即坡地改梯田,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之一。减少自然灾害,也让农民种粮、栽果有了更大空间。所谓“山峁缓坡修梯田,陡坡山间种林草,沟道打坝造良田”。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总工程师喻权刚:老乡叫“沟里打个墙,拦泥又收粮”。等会就把这水抽上去,到梯田里去灌溉。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土地经济所研究室副主任刘增言:抓住治水这个“牛鼻子”,由这条主线延伸推动相关的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