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姜晓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离不开农业人才的培养。近年来,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富平县分校(以下简称富平农广校)立足主责主业,发挥办学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了农民田间学校、学历提升大专班等,培养了一大批符合新农村需求,具有“领头雁”作用的乡村人才,为促进全县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注入了强劲动力。
高素质农民培育 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家住流曲镇臧村村的王满绪,1991年高中毕业后一直在村里做农资生意。在经营中他发现,村里人种地全靠经验,根本不知道怎么选种子和化肥。这就导致很多农民不能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土地的农作物,进而影响一整年的收成。
出身农家的他深感惋惜。然而,根植于村民头脑中的传统观念却不容易改变,加之自身的农业知识有限,王满绪很难对村民进行指导。于是,他承包了29亩土地,同时报名到富平农广校进修,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用亲身经历为村民作示范。
参加培训回来后,王满绪买来大量牛粪、羊粪,经过腐熟后和化肥搭配施到地里,同时,买来良种、扎实做好病虫害防治。精耕细作换来了土地高质丰产,也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带动了当地农业技术推广。
王满绪也收获了事业上的成功。2014年,他获得“全省第二批高级职业农民”证书,随后获得渭南市首届“最美职业农民”、富平星火科技带头人等荣誉。如今,王满绪经营着1062亩家庭农场,成了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和农技专家。
在富平农广校学员中,王满绪的故事俯拾皆是。
近年来,富平农广校结合实际、精心组织、落实责任,通过集中授课、田间实训、交流学习、线上学习等环节,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育了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截至目前,富平农广校共培育出高素质农民3517人,其中初级2807人、中级573人、高级137人,专业涉及柿子花椒、畜牧养殖、粮食种植、果蔬种植、电商班、特色巾帼班等。同时,富平农广校还遴选了40余名由职业农民和县内专家组成的专家帮扶团,对当年培育的高素质农民通过“一对一”的服务方式,进行全程跟踪帮扶,有效提升了学员的技术水平,发挥高素质农民的“传帮带”作用。
头雁领航群雁飞 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
富平是柿子优生区,用富平尖柿加工而成的柿饼,个大、霜白、软糯、香甜。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传统的销售模式让柿饼难以大批量走出富平。
几年前,庄里实验区杨家村的返乡青年乔彬彬,参加了富平农广校开办的高素质职业农民电子商务班,掌握了电商销售模式,成交了第一笔富平柿饼网络订单。随后,他创立陕西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富平县山臻柿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全县第一家标准化无尘柿饼晾晒车间,推出“富柿”“喜柿”等柿饼品牌……成功在网络市场为富平优质农产品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生意越做越大,乔彬彬始终没有忘记乡亲们。他采取托管经营、订单代加工、青年合伙人、产业分红等多种模式,带动全县1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创收超过2400万元,与县级有关部门共同打造新农人创业孵化基地,直接带动青年200多人,自建晾晒棚无偿提供给农户使用,带动200余人创收超1600万元。
如今,在乔彬彬的带动下,全县柿饼电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随着销量的增加,富平柿饼的品牌越来越响,产业也越做越大。2023年,富平县鲜柿产量达28万吨,加工柿饼7万吨,产值突破65亿元,富平柿饼已成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典范。
扎根家乡创业兴业,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增收致富,富平农广校培育出一批像乔彬彬这样的致富带头人。他们胸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家园梦想,奋斗在农村广阔的田野上,展现着新时代农民风采,成了乡村振兴的“探路者”和“领路人”。
能人带头,致富不愁。在培育高素质农民的过程中,富平农广校特别注重“头雁”培养,采取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模式,针对学员自身产业和实际需要进行专业技能提升学习和创新学习,同时鼓励学员通过“上门帮、现场学”等方式,增强普通农户的产业技能和致富本领,达到全面辐射的目的。据了解,仅2023年,学员就帮扶了342户普通农户。
田间地头教技术 练就乡村振兴真本领
富平县花椒栽培历史悠久,发展花椒产业是北部沿山一带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但富平农广校副校长支九田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当地栽种的花椒品种老化,颗粒分散,人工采摘成本高,加之种植户品牌意识弱,技术推广普及率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当地花椒产业的发展。
2019年底,支九田组建了“富平县支九田花椒病虫防治名家工作室”,深入田间地头,围绕花椒管理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服务。不仅如此,从校长林志峰到副校长支九田、樊晓妮,再到普通农技人员,手机全部开通24小时技术服务热线。在微信群里,农民随时可通过照片、视频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农技人员,足不出户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为精准把握农民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需求,提升培训工作的实效性,近年来,富平农广校结合全县的农业产业布局、区域特色,按照就近、就地、方便农民的原则,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不仅将课堂开到田间地头,更是开到了互联网上。今年以来,富平县农广校通过精准对接,开展实用技术现场指导20次、实用技术培训22次,派发种植养殖技术资料2000余份,编发“微课堂”11场次,覆盖群众4.5万人次。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富平农广校多措并举,培育了大批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的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为建设农业强县、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