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杨家村石佛爷摩崖石刻的渊源
一推断与考证
历史上的北魏(386年—534年)传国 150年。南北朝时期,北朝是第一王朝,也称“拓跋魏”“元魏”,鲜卑族拓跋氏所建,传位12帝,这也是石刻雕凿最多的一个王朝。
北魏石刻佛像追求神韵与风雅,其雕刻技法娴熟,衣纹细致柔和,神态栩栩如生,佛像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容易博得大众的喜爱,因而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北魏佛像的慈祥给人一种深邃之感,于宁静中透出百般的慈爱,在平静中带有种种的关爱和人性美,佛像的身后有圣光,上下雕有中国化的飞天,以艺术环境渲染天国乐土而引人入胜。
北魏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雕琢石刻最兴盛时期。雕像的基本特征是半显半隐,面露身藏,给人以庄严而神秘之感。像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
我省耀州区药王山摩崖石刻历史时期较晚一些。大致时间在北周、隋、唐、宋至明清,延续时间较长。
据考证和推断:富平县庄里镇谷张万龙窝山上的石佛爷,也是北魏时期摩崖石刻的艺术形式,但雕刻的时间不一定是北魏时期。
理由有三:
一、传说唐代孙思邈和石佛爷争夺地盘,孙思邈在万龙窝植柏万棵,撒钱圈地,被石佛爷用神针一一穿收,无奈之下,孙思邈只好退让,最终在宝剑山选山而居。说明石佛爷占山较早,应在唐中期。
二、重修邑山寺碑记载:相传该寺创建于唐756年,重修于天佑年904年。石佛爷应该是修建邑山寺时施工雕刻的 。
三、如果在北魏时期,一个偌大的山顶上,没有道路,没有水源,人几乎无法生存。雕刻施工是无法进行的。我的观点还是唐中期邑山寺兴建时雕刻施工完成的。
庄里谷张万龙窝山上的石佛爷雕工细腻,线条流畅,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